7位嘉宾共同打造学术盛宴——记环境+研讨会专题发言
罗胜联教授作了题为《新型污染物治理的一些思考和进展》主题的报告。他从新型污染物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目标三个方面出发,针对新型污染物的基本特性、治理现状、材料研发以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强调了新型污染物研究和治理的重要性,分享了现阶段研究工作的四个进展方向和主要机制突破,指出学科研究应当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环境问题应当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两点研究渠道。
李芳柏研究员作了题为《区域多介质协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探索》的报告。他从国家需求和技术挑战、多介质协同治理技术探索、韶关区域综合治理实践三个方面,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难点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和四项关键技术突破,接着从工程化、产业化、标准化三个维度介绍治理成果。
刘鸿研究员作了题为《电极界面信号利用和仪器创制》的报告。他从国家战略层面介绍了科学仪器研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介绍了生态环境方面科学仪器的“低洼”现状,讲解了科学仪器的基础理论,从研发过程、应用验证、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介绍科学仪器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研发以及运用。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投身到科学仪器研发的工作中,解决国家现阶段发展难题。
欧阳钢锋教授作了题为《自然环境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合成》的报告。他从该议题的研究背景出发,强调了过氧化氢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重要性,分析了光化学材料的合成原理和光在合成过氧化氢方面的应用,并阐述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合成问题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江霞教授作了题为《资源碳中和技术:废弃生物质燃料替代》的汇报。她从总体研究路径、资源探索、技术创新和团队基本工作四个层次出发,分析了环境学科的意义,对碳中和技术、资源碳中和技术和生物质燃料替代三个方面作了汇报,并结合国家战略要求和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从理论和应用两个维度,阐明了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实现碳中和的重大任务和未来发展目标。
董帆教授作了题为《气态污染物催化净化与增值转化:机制和路线》的主题报告。他提出了如何实现污染物界面环境催化的定向调控这一关键问题,指出了研究思路,分析了污染物高效净化的四大瓶颈以及对应的解决思路,为污染物高效净化及资源化提供重要思路。他提倡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环境技术加信息技术可以带来提高实验效率、挖掘数据内在关联、高纬搜索原子结构、拓展训练数据集等好处。
牛军峰教授作了题为《生物捕食强化的碳污协同减排技术原理及应用》的主题报告。他提出了降碳未量化、稳定性维持难、食物网调控难度大、多级微生物食物网构建难度大四个瓶颈问题,他强调,针对限制生物捕食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碳污减排效能的四大瓶颈问题要做到“降”“稳”“调”“建”,提倡应该摒弃基于污泥回流的常规污水处理方法,开辟绿色和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新兴技术发展模式,产生突破性创新技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